您的当前位置是:首页 资料中心 > > 其它

过滤纸在印刷机输墨中应用分析
0
已有 0人评分
评论/评分
所需包装币:0 下载次数:0
上传时间:
2013-11-14 9:49:00
0
分享到:
资源简介

过滤纸在印刷机输墨中应用分析

 

        印刷机输墨系统中的油墨,转移到承印物上后迅速凝固,形成耐机械摩擦的墨膜。这种由流体到固体的变化,叫做油墨的干燥。完成这一变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干燥时间。干燥时间短,油墨干燥速度快;干燥时间长,油墨干燥速度慢。

  油墨的干燥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。第一阶段是油墨中的连结料向纸层内渗透(或油墨中的溶剂挥发),油墨膜层的粘着性增大,失去流动性的阶段,叫做油墨的固着。第二阶段是油墨发生物理、化学变化,牢固的粘结在承印物表面的阶段,叫做油墨的固化。油墨的固着和固化在油墨干燥整个过程中是很难严格区分开来的。

  印迹的干燥速度对印刷品的印刷质量有很大的影响。干燥过慢,轻则使印品背面蹭脏,重则造成印张粘页;干燥过快,油墨在版面结皮,堵塞版纹,不仅使图像清晰度下降,而且使油墨堆积,印品出现"墨斑"。因此,分析研究印迹干燥的规律,在生产中控制印迹干燥的速度,使印迹适时干燥,才能获得墨色饱满、色彩鲜艳、层次丰富、光泽度高的优质印刷品。

  油墨的干燥过程,是个极其复杂的物理、化学过程。油墨干燥的速度和油墨干燥的形式、承印材料的性能、印刷工艺条件、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。

一、影响印迹干燥速度的因素


  油墨的干燥速度,系指印刷品上油墨完全固化所需要的时间,时间愈短,印迹干燥的速度愈快。

  1.油墨干燥的形式。在不同的承印物表面,采用不同的印刷方法印刷,油墨的干燥形式也不相同。平版、凸版、凹版以及孔版等普通印刷,印品上的墨迹一般依靠渗透、氧化聚合、挥发和UV(紫外线)等形式干燥。

  ①渗透型干燥。油墨转移到多孔性的承印物表面以后,在毛细管作用下,油墨中一部分连结渗入纸张内部,另一部分连结料同颜料一起固着在承印物表面,油墨的干燥主要依靠承印物的毛管吸收作用来完成,这样的油墨干燥叫做渗透干燥。渗透干燥的过程,即是承印物吸收油墨中连结料的过程。由于油墨颜料粒子间也存在着细微的空隙,这些空隙构成的毛细管作用则是阻止油墨渗透的。当承印物的毛细管作用和油墨颜料粒子间的毛细管作用相平衡时,油墨中的连结料便停止了向承印物内部的渗透,印刷品上的油墨干燥。

  在实际的印刷过程中,油墨向承印物的渗透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,在印版上的油墨和纸张接触的短暂时间内,油墨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,渗入承印物的表层,为加压渗透;当承印物离开压印区以后,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油墨依靠毛细管的作用力渗入到承印物的内层,为自由渗透,加压渗透和自由渗透的时间,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:

  加压渗透时间:

t加压=4ηh2加压/P-2r        (7-9)


  自由渗透时间:

t自由=4ηh2自由/rγ        (7-10)


  以上两式的推导参见(7-3)和(7-4)式。式中η为油墨的粘度,h加压为在压力作用下油墨向承印物内部渗透的深度,h自由为自由渗透深度,r为多孔性承印物的毛细管平均半径,γ为油墨的表面张力。(7-9)和(7-10)式表明,使用低粘度油墨,在质地疏松多孔吸收性强的承印物上印刷,油墨干燥速度快。高速凸版轮转油墨,连结料由矿物油和沥青树脂组成,用这种油墨在吸收性良好的新闻纸上印刷,印迹的干燥完全依靠渗透干燥来完成。但是,如果印刷压力过大,连结料的粘度过小,往往发生"透印"故障。

  ②氧化聚合型干燥。以干性植物油为连结料的油墨,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聚合反应,使呈三度空间分布的干性植物油分子变成立体网状结构的巨大分子,干固在承印物表面。这种利用氧化聚合反应,使油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,在承印物表面形成牢固的印迹,叫做氧化聚合干燥。

  油墨中的干性植物油,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反应很复杂,一般需要通过过氧桥聚合或通共共轭双键加成聚合,反应均发生在不饱和酸的双键上。随着反应的进行,分子链逐渐增大,油墨的粘度也逐步上升,直到不饱和酸的双键全部反应完时,油墨也完全干燥。因此,干性植物油墨的双键愈多,氧化聚合干燥的速度愈快。


干性植物油的氧化聚合反应速度比较慢,这是因为干性植物油含有微量磷酯类有机抗氧剂,加上其它阻滞干燥作用的影响,吸收的氧较少,是干燥过程的诱导期,此阶段内干性植物油基本上不起变化。因此,干性植物油的氧化聚合干燥时间,一般需要几小时,甚至长达几天之久。要加快氧化聚合的反应速度,必须破坏抗氧化剂,使干性植物油吸收空气中的氧,形成过氧化物,以过氧化物为媒介,引发双键的聚合反应。

  在以干性植物油为连料的油墨中,加入催干剂(即干燥油),可以加速油墨的干燥。催干剂的加入,一方面可将油墨中的抗氧剂氧化或与抗氧物质相结合生成沉淀,去除抗氧剂对氧化聚合反应的干扰,缩短诱导期;另一方面催干剂还可以促进聚合作用。

  平版印刷,大多采用质地比较紧密、吸收性小的涂料纸印刷,印刷品上的墨迹主要依靠氧化聚合干燥。

  ③挥发型干燥。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油墨,连结料中具有较大能量的有机溶剂分子,克服了油墨中分子间的相互引力逸向空气,剩余的树脂、颜料等其它成分迅速增稠、固结。这种依靠溶剂挥发完成油墨干燥的形式,叫做挥发干燥。

  挥发干燥的油墨,连结料中均含有挥发性较强的溶剂,例如:水、苯、二甲苯、酯、低碳链的醇等。挥发干燥的速度,主要取决于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剂的蒸发潜热。


溶剂名称 沸点范围(℃) 蒸发潜热(kcal25/kg) 挥发速度(s)

乙酸乙酯 72~80 401 85

甲苯 109~112 400 180

乙醇 75~80 810 240

水 100 2291 1120

    溶剂的挥发速度,可以用1ml溶剂在过滤纸上完全挥发所用的时间秒(s)数来表示。蒸发潜热是指一定量的溶剂,全部变成气体时所需要的热能。同一类溶剂,沸点愈低,挥发速度愈高;但不同类型的溶剂,沸点低,挥发速度却不一定就快。表7-16列出几种油墨中常用的溶剂的沸点、蒸发潜热和挥发速度。表中的乙醇和乙酸乙酯,沸点相近,但乙酸乙酯的挥发速度却是乙醇的二倍以上,这是因为乙醇的蒸发潜热比乙酸乙酯的蒸发潜热高。溶剂的蒸发潜热愈小,挥发干燥速度愈高。

  挥发干燥型油墨,主要成分是溶剂、树脂和颜料,由于树脂分子和颜料分子存在于油墨表层,溶剂分子和树脂分子、颜料分子之间有强的牵引力,使溶剂分子难以向空气中逸出,故油墨的挥发速度比溶剂的挥发速度低。

  不同的树脂对溶剂挥发速度的减缓程度不同。溶解度愈大的树脂,溶剂越难从中脱出。使用沸点不同的溶剂,调整油墨的挥发干燥速度时,油墨中的树脂必须对选用的溶剂有一定的释放性。否则,印刷过程中,溶剂脱出困难,印刷品上的墨迹干燥不良,易出现"背面蹭脏"的故障。

  此外,溶剂的挥发速度还与外界的温度及蒸气压有关,外界的蒸气压愈大,温度愈高,溶剂的挥发速度愈快。

  在非吸收性承印物表面印刷,印刷品上的墨迹,主要依靠溶剂的挥发来完成干燥。

  随着高速、多色、多品种印刷的发展,印刷中大多使用混合干燥型油墨印刷。例如凸版树脂书刊油墨,主要依靠渗透干燥,但同时也包含着氧化聚合干燥;快固着树脂油墨,利用渗透干燥加速油墨的固着,利用氧化聚合干燥来完成油墨的固化;热固性油墨则是利用挥发干燥来加速油墨的初期干燥的。混合型的油墨干燥形式,使印迹的干燥变得更为复杂。

信息来源:中国印刷港

 

学习资料评论
评分: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
您还看过
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

©2008-2013   s8p.cn  包装地带网

备案号:粤ICP备12015855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