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是:首页 资料中心 > > 印刷工艺技术

柔印印品故障及解决办法
0
已有 0人评分
评论/评分
所需包装币:0 下载次数:0
上传时间:
2013-11-1 16:44:00
0
分享到:
资源简介

柔印印品故障及解决办法

 

一、颜色太深
  1、现象:印品颜色与原样有别,深于原样。
  2、原因:(1)油墨粘度高;(2)网纹辊线数低,储墨量大;(3)颜色含量高,水墨色饱和度高;(4)制版(网点)问题;(5)承印物的选择不适应;(6)印刷车间不是恒温恒湿,影响油墨使用。
  3、解决办法:(1)合理加稀释剂,降低粘度。稀释剂加入量不仅影响油墨粘度,还会影响印刷品的色密度;(2)合理更换或提高网纹辊线数。印刷中颜色的深浅,即着墨量是靠网纹辊线数高低来调节的。网辊纹固定了,着墨量也就基本固定了。使得各批印品之间的色彩能保持一致(记录网纹辊编号);(3)加冲淡剂(冲淡剂是一种乳白色的酱状液体,有一定的粘性,pH值较高,可调配各种墨色而不降低粘度和pH值。增加印品 亮度,用量根据颜色的深浅而定,可使某种颜色油墨的密度降低,可以降低颜色的深度);(4)根据不同承印物,一般把网点的定标值加大或缩小;(5)打样时承印物与实际生产时不一样。承印物表面光滑,没有凹坑,油墨不能被吸收,留在表面的墨层较厚。相应地反射密度大,印品颜色较深;(6)保持恒温恒湿,保证粘度。

二、条纹或斑点
  1、现象:在料卷上存在不希望的浅或暗颜色的斑点。
  2、原因:(1)网纹传墨辊局部不带墨;(2)印版不平整,涂墨不匀;(3)印刷过程形成了气泡;油墨飞溅到被印材料上;(4)油墨太稀;(5)油墨粘性差;(6)承印物薄厚不匀;(7)压印辊筒有伤或粘有脏物。
  3、解决办法:(1)清洗网纹辊或查墨盘墨量,如使用不足,请加足;(2)检查印版,从油墨到供墨检查不匀原因;(3)在油墨中加入防泡剂;(4)检查墨斗盖,墨管接头,油墨槽,以防油墨过分流动和漏失;(5)加新配的油墨;(6)增加粘性,换薄厚均匀的承印物;(7)检查压印滚筒,更换、清除污物。

三、油墨太弱或太薄太浅
  1、现象:油墨颜色强度太低太浅。墨色饱和度不够,色密度不足。
  2、原因:(1)溶剂使用太多或粘度太低,影响带动色素的能力;(2)网纹传墨辊磨损或未清洗净,有堵孔现象;(3)油墨搅拌不匀发生沉降,着色力不够,颜料分散;(4)印版的软硬不合适;网纹辊线数选择太高,墨量不够;(5)油墨辊调整不适当,印压过小;(6)在油墨的转移过程中,使用传墨胶辊不当;(7)水性油墨中,挥发化合物超标,墨层薄;(8)承印物的适印性差;(9)油墨冲淡剂太多;(10)油墨粘度过高导致转移不良。
  3、解决办法:(1)加入新油墨并调节至适当粘度;(2)用新的或重新雕刻的网纹辊代替旧辊(也可降低油墨粘度);(3)在加入到墨斗之前充分搅拌从桶中取出的油墨;(4)更换合适的;(5)降低网纹线数;调节墨辊,使过多的油墨附在网辊上增大印压;(6)更换与被印材料相符的传墨胶辊(使用硬度低的);(7)挥发性化合物超过3%;(8)根据印品要求选择承印物。选择吸墨性较强的纸张,印刷时留在纸张表面的墨层较薄,所以反射密度低,印品颜色较浅。一般认为平印墨层厚度为1~2μm,柔印墨层厚度为2~5μm。凹印墨层厚度为10μm,可满足印刷要求;(9)重新调墨;(10)合理调节油墨粘度。

四、印刷过程中轮廓不清晰
  1、现象:图案边缘模糊不清。
  2、原因:(1)印刷压力太大;(2)油墨粘度太低;(3)印版质量差;(4)主要颜色油墨含有其它颜色油墨;(5)印版水墨干燥太快;(6)机速太低,室温高。
  3、解决办法:(1)使用适当的压力及正确的双面胶带;(2)增加油墨粘度;(3)重新制版;(4)用新油墨代替;(5)合理调整;(6)保持恒温恒湿,提高机速。

五、小字不清晰
  1、现象:小字及细点印不清晰(模糊)。
  2、原因:(1)印版过硬,清晰度或平整度不好;(2)油墨粗劣,细度不够;(3)溶剂配方不当,挥发太快,传墨不稳定,机速慢;(4)印刷操作问题(压力不够或压力不一致);(5)图文着墨过多而变粗或模糊;(6)承印物表面粗糙,吸墨性强;(7)机器套印精度不够(圆跳动、套印精度)。使阴型文字套印精度差;(8)版子粘贴不准确,粘版双面胶厚度不均匀,或贴版时有气泡;(9)油墨清洗不净,有干固在网纹辊凹槽里的;(10)油墨粘度大,转移不均匀(在恒温下)。
  3、解决办法:(1)重新制版,使传墨均匀;(2)更换油墨,用50mm细度刮板仪测;(3)调整溶剂配方;(4)注意正确操作;(5)调整上墨量;(6)更换承印物。尽量减少墨的扩散。改善表面粗糙度;(7)检查,调整使圆跳动小于0.015mm,平行水平小于0.03mm,多次套印精度在0.1mm内,使扩散版成型版印刷阴型文字合格;(8)检查、校正。更换粘版胶带,认真按操作规程粘版;(9)清洁干净;(10)合理调整,促进转移。

六、在专色金银墨上叠印不实
  1、现象:金银墨印完后仍能看到专色墨叠色漏底。
  2、原因:(1)金墨墨层厚,存墨量大,不易干燥,粘度大;(2)印刷压力大,形成挤墨;(3)传墨量小,墨层不够厚;(4)金墨细度不够,连接料质量不好,油墨内在质量有问题;(5)纸张表面粗糙;(6)印底色和印金银墨之间的时间间隔太久;(7)两种油墨的表面张力相差较大,上面的油墨(金墨)颜料无法均匀地覆盖在下面墨层上。
  3、解决办法:(1)在金墨中适量加入快干性溶剂,专色则用慢干剂,如不影响印刷效果,油墨粘度尽可能保持适度。大面积印金,应降低机速,增加油墨干燥时间;(2)调整合理;(3)为了增强金属感,使金银墨印得丰满厚实光亮,印实时金银墨的粘度应稍大些,(例如:60"/25℃左右),但印网点或细线条时则应与普通水墨粘度相似;(4)调换别的供应商油墨;(5)进行处理或调换;(6)时间不能间隔得太长,在底墨没有干透的情况下印刷;(7)可增加电晕处理,改变表面张力值,提高附着力。降低第二色的粘度。可将专色油墨版面挖空,增强金墨附着力。

七、图文变形或残缺
  1、现象:网点、文字印不全。
  2、原因:(1)辊筒圆度不够;(2)辊筒表面脏而不光滑;(3)两端压力大小不平衡;(4)承印物打皱或张力不适合,平滑度差,纤维排列不均;(5)墨斗内匀墨辊转动不灵;(6)油墨粘度过高,流动性差;(7)油墨挥发过快;传墨辊吸墨量少。油墨供量不足,中断产生印刷转移不全;(8)印版质量差(臭氧浓度过高,局部不平);(9)贴版不平,使压印后图文变形。印版反复揭下贴上,版材本身产生变形,印刷图文产生变形;(10)印版直径选择有误,引起印版变形大。柔性版是具有高弹性的印版,其安装在印版辊上后必然会波及到印版表面的图像、图形和文字,使印出来的产品不能正确再现原稿,甚至会产生严重变形。
  3、解决办法:(1)更换精度合格辊筒;(2)清洗;(3)调整压力。当印刷压力过小时:印刷图文的转移不够完整。网点不实,色泽灰淡。使印版、纸张的原有缺陷更加显露。当印刷压力过大则会引起图文线条失真、印迹扩大。与正常的压力和磨擦条件相比,加大了印版的磨损,降低了耐印力。使机器载荷增加,耗电量也会增加。同时使承压部产生较大承受力,影响零部件的工作寿命;(4)更换承印材料;(5)调节,使之转动灵活;(6)适量调整粘度;(7)调整油墨;(8)合理传墨;(9)严格检查平整度、图文的完整。以图像为主的产品,应参照或考虑到原稿,从图像到阶调、层次、颜色、清晰度及立体效果来检查,以文字为主的,从文字无误、符合排版规则,墨色均匀方面检查。制版商重新计算变形率;重新贴版 ;(10)在印版标准、正确的情况下,尽量选择标准、正确的双面贴版胶带、印版辊直径。

八、水花纹
  1、现象:顺走纸方向,有明显的油墨转移纹路,印刷不平服。
  2、原因:(1)承印物表面平整度不好,有纸纹路;(2)油墨粘度低、稀薄、遮盖力差;(3)油墨流动性不良;(4)网辊表面网穴制作有问题(从网版印品可看出有规律);(5)油墨量太大,纸张无法转移,吸收,沉积在承印物表面;(6)印版的制作问题;(7)网辊太脏。
  3、解决办法:(1)压光,提高平滑度或换纸;(2)加入原墨,提高粘度和色浓度;(3)使用流动性好的油墨;(4)制造商更换;(5)改变(减少)墨量或改用两遍印刷;(6)换印版 ;(7)必须清洁。

学习资料评论
评分: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
您还看过
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

©2008-2013   s8p.cn  包装地带网

备案号:粤ICP备12015855号-2